韩国宣布取得炸裂性突破:电车续航可达4000公里?

  新闻资讯     |      2024-02-27 10:14

  韩国宣布取得炸裂性突破:电车续航可达4000公里?在续航、能源存储方面都无法与燃油车相比,一旦冬天堵在高速,甚至连空调都不能随意开启。然而,韩国方面却宣称,他们已然掌握提高电池蓄电能力的

  韩国的这一消息,到底是在博人眼球还是确有其事?如果是真的,会对新能源行业形成哪些影响呢?量产的可能性大不大?

  就在前不久,韩国浦项科技大学与首尔西江大学通过合作,共同研发出了新型的“聚合材料”。据宣称,这种材料可以将新能源汽车的蓄电能力提高十倍有余。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使用的主要还是“锂电池”。简单来说,其主要成分包括了:石墨阳极、锂化合物阴极以及电解质。在车主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时,锂离子就会在两极之间移动,而在这个过程中,内部就产生了电流。

  而主要影响电力存储的,就是阳极的使用材料。虽然目前为止,我们大多使用的是“石墨”材料, 但其实也发现了存蓄能力更优越的“硅材料”。

  可是,由于硅材料会在充电过程中产生难以避免的膨胀收缩,所以在技术难题解决前,新能源电池依然会是“锂电池”的天下。不过,也就是在所有人都这样认为的时候,韩国方面却宣称可以利用氢键、库仑力等作用力,形成一个包裹“硅材料”的大手,让其无法进行大小伸缩。

  如果他们没有夸大言辞,那么这种聚合材料与“硅材料”的碰撞一定可以引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巨大变化星空体育全站app

  首先,在续航里程方面,新能源汽车其实大多只能出行400-600公里左右,即使是技术力成熟的企业,也只是把里数有限制的拔高到了一千公里。

  那为什么新能源汽车的出行数据,可以预估的这么准确呢?其实,这是因为锂电池中的“石墨”材料储能有限,最高也就这个水平了。

  可如果韩国发现的“聚合材料”可以完美适配硅材料的话,新能源汽车一次性的出行里程将达到难以想象的四千公里!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如果仅看直线距离,青岛的车主可以驾车直达乌鲁木齐,甚至中途还不用充电。

  除了在出行里程上的优势,其实“硅材料”在安全性与环保效益方面也有更加优越的表现。具体而言,为了保证锂离子的正常运作,就必须在锂电池中加入铅、镍等有害物质以及易燃易爆的电解液。

  这些物质不仅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有着破坏环境的可能,在产品下地之后,也可能对消费者造成安全隐患。可如果韩国宣布的“硅材料”可以成真,那这些问题便不再会是问题了。

  那么,量产会带来哪些蝴蝶效应呢?其实,影响主要体现在产品升级、新能源发展方向、本国产品出口三方面。

  对于使用电力的产品,无论是手机、手提电脑还是用于通行的电动车,其实都受到了“电力储能”的限制,由于锂电池的极限就那么高,所以蓄电量永远也无法突破。

  可一旦韩国的“硅材料”电池实现量产,这些电子产品的企业就会立即成为新型产品的使用“大户”。到时候,手机使用一周不用充电、手提电脑无需带上沉重的充电器、电动车支持跨市旅游都不再是梦了。

  而新突破除了直接对产品产生影响外,也会影响新能源局势的变化。就以新能源发电来看,其实目前,火力发电依然是大部分国家的发电主流,即使是我国也不例外。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探求着光伏发电的发电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整体投入以及技术研发成本是难以想象的。目前,太阳能发电需要使用的主板就是某种“硅片”。

  众所周知,新能源发电虽然一直有“环保、可再生”的优点,但始终在“高效”方面难有突破。可一旦新型的“硅材料”出世,其实也就意味着光伏发电有了进步的可能。到时候随着光伏发电的储能增加,发电模式的占比发生改变之后,对各个行业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但其实最直接收益的,还是韩国本地的电子产品。随着“硅材料”的进步与改善,一旦当地完成适配生产线的改造,他们一定会成为全球第一的新能源产品出口国家,试问谁不想要“不用充电的手机、可以跨省出行的电动车”呢?

  毕竟韩国方面也只是宣称发现了全新的“聚合材料”而已,这就像是虽然我们面前有一个巨大的宝库,但目前也只是找到了制造钥匙需要用到的“其中一种材料”罢了。

  首先,充电时间就是一个大问题。就以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而言,其电力设备的容量多为85千瓦左右。因此各大厂家设置的充电桩的功率也不会超过7kw。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即使是普通电车,想要充满电都需要12个小时。那想充满新电池,可能充电时间都要“一星期”。

  其次,充电还会产生电路负荷。如果承载“硅材料”的新能源汽车真的能出行四千公里,那他需要的充电桩至少也得是120kw的,而这个级别的充电电路,可能已经与“民用化”不沾边了。

  如果非得在小区内充电,可能刚连上电,居民区的电力就直接大规模崩溃了。到时候可能不是你去找汽车生产商说理,而是有关部门要你上门解释原因了。

  说到底,电池也只不过是新能源汽车乃至新能源产业的一部分而已。可就算是目前,研究“硅材料”的材料都是在“实验室”阶段。

  那么,新产品又得多久才能量产呢?即使可以量产,在经过安全性、成本评估、稳定性实验后,又得多久才能反哺到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及整个新能源产业呢?

  所以说,关于目前新款的“硅材料”电池想要实现量产的想法,依然是无法成为现实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