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体育app下载加错试剂却迎重大突破我国科学家创造电解水制氢催化剂新纪录西湖大学网站8月19日消息,近日,西湖大学孙立成教授团队在Nature Catalysis上发表了研究文章。他们开发了一种基于非均匀形核液相体系的催化剂制备工艺,即向溶液中人为引入不溶纳米颗粒,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通过简单浸泡法,一步合成非贵金属催化剂——CAPist-L1。
一款新型催化材料被浸在碱性水中,表面源源不断地产生气泡,它已经在安培级电流密度下稳定工作了19000小时。也就是说,两年多时间过去了,这个小小方块毫无衰退的迹象。
这是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AEM-WE)的实验现场。此前,AEM-WE技术受制于氧气析出反应(OER)催化剂难以在大电流密度下维持太久的难题,一直没有实现工业化。西湖大学人工光合作用与太阳能燃料中心(CAP)在这一材料上获得重大突破。经年累月的探索之后,实验中的一次意外,神奇地完成了“助攻”,成了上天眷顾的“临门一脚”。
氢气,无疑是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它的燃烧,只产生水,而且氢气燃烧产生的热量是天然气的2.56倍,是普通汽油的2.95倍。
学过初中化学都知道,电解水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但这个过程需要催化剂,否则会耗费极大的电能,根本不划算。
目前,低温电解水制绿色氢气技术主要分为:碱性电解槽电解水制氢(AWE)、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PEM-WE)、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AEM-WE)。
通俗讲,AEM-WE系统由阴离子交换膜隔开,让氧气和氢气在不同的电极处产生,阳极催化剂那一侧产生氧气,阴极催化剂那一侧则产生氢气。
而化学反应必须守恒,假设水变成两份氢气的话,同时也会生成一份氧气,所以,阳极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问题就限制了AEM-WE的发展。
2022年4月,彼时在CAP做博士后的李志恒在一次利用浸泡法制备镍铁基OER催化剂时不小心把乙醇(酒精)当作去离子水使用,结果发现在泡沫镍上长出来的催化剂OER性能居然非常不错,李志恒诧异之下他闻了闻加错的试剂,心想:我没喝酒,肯定是你“喝酒”了。
他们把样品拿到电镜下,发现这种催化剂如同花朵一样层层叠叠,孙立成教授当时就给它取名为“绣球花”。
研究团队猜测,正是这种难溶特性造成了硫酸盐在乙醇和水混合溶液中的析出,形成了含纳米级不溶颗粒物的非均匀形核液相体系星空体育官网,这为催化剂晶体的生长提供了最初的“核”。
面对OER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远超预期的测试数据,课题组内部的讨论尤其热烈,甚至怀疑过是不是仪器出问题了。
研究团队通过对CAPist-L1成分、结构和形貌等逐项分析,终于发现在催化层和金属基底之间存在一层致密过渡层。
随着研究的深入,更有趣的发现出现了,过渡层并非在催化剂形成初期产生,而是在浸泡4小时后才开始缓慢出现……
研究团队分析认为,非均匀形核液相体系中的纳米颗粒在最初的催化剂生长后,体系中的纳米颗粒继续在边界处的狭小空间里辅助生长出致密的晶体结构。
将泡沫镍浸入准备好的非均匀形核液相体系中,在25°C条件下浸泡24h,取出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烘干后即得到。
性能方面,从2022年5月份开始,在1000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一直运行到2024年8月份,至今还未出现衰退的迹象。
研究团队将CAPist-L1作为阳极催化剂进一步实际应用到了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中,在60 °C及以上运行条件下,展现出超过美国能源部指标的制氢活性(1.8 V, 2000 mA cm-2)的性能。
CAP代表人工光合作用与太阳能燃料中心,ist代表催化剂系列,L取自李志恒和林高鑫的姓氏首字母恰好都是L,1代表第一代催化剂。
看起来是实验中的一次意外,让人类离高效制造绿色氢气又离近一步。但这背后,离不开实验室长期的探索所带来的准确经验判断和敏锐的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