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错配凯恩斯主义一旦失灵我国经济不堪设想中国近年来的产业政策如太阳能发电板、电池、新能源汽车等,受到凯恩斯主义影响,可能导致市场失衡。
要解决资源错配问题,需在市场机制基础上进行微观层面均衡分配星空体育,避免过度干预。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凯恩斯主义的前提是健全的市场机制,如果缺乏这一机制,那么大量的资源将会浪费在无效的生产上,于是资源错配就出现了。
不管是2008年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还是2015年的棚改货币化,前者推动我国成为“基建狂魔”,迅速摆脱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后者则助推我们解决了当时的房地产库存危机。
但今天来看,不管是2008年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还是2015年的棚改货币化,尽管大的方向是正确的,但争议也有不少。
以房地产为例,有人说2015年是我国房地产软着陆的最好时机,以今天的视角来看的确如此,房地产在宏观经济表现最好的时候没有实现软着陆,反而继续加杠杆,这也导致了今天房地产危机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它经济的拖累,都达到了比日本美国同期更严重的时候。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要义就是依赖政府手段去分配资源,但凯恩斯主义的弊端也非常明显,它可能会造成产能过剩、资源浪费、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在理想状态里,凯恩斯主义只是市场机制的补充,在市场失灵时出手相助即可;但在实际的做法上,一个国家可能会形成对凯恩斯主义的“路径依赖”。
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表现良好,IMF也上调了今年中国GDP增长率为5%,但IMF也对我国现有的以制造业和出口为主的增长模式表示质疑,称这将导致国内资源配置不当,并影响到贸易伙伴。
细数凯恩斯主义对我国近年来的影响可见一斑,其中产业政策方面有太阳能发电板、电池、新能源汽车,除此之外基建、房地产也深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在制造业上的产业政策,我们面临着来自欧美越来越大的压力,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不久前还批评IMF没有对我国大力扶持制造业的做法提出质疑,耶伦认为,我国的做法造成了产能过剩,导致我国企业以极低的价格将产品倾销海外。
美国目前已经大幅度提高我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其中就包括产业补贴力度最大的电动汽车和太阳能板。
根据wind的数据,去年,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获得了近60亿元人民币的产业补贴,相当于其盈利的13%,成为5000多家内地上市公司中,获得国家补贴最多的公司。
排名第二到第十的分别是:上汽集团、京东方、中石化、TCL、中移动、中石油、比亚迪长城汽车、中兴国际。
产业补贴的好处显而易见,通过补贴可以让企业迅速做大做强,这一点从我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以及清洁能源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就可以看得出来。
对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巨额补贴,等同于歧视了所有其他行业,这就造成了对其他行业的不公平。
让凯恩斯名声大噪的,一定是美国经济大萧条,后来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颁布一系列新政,不仅让美国走出经济危机,也让凯恩斯主义成为了各国政府在市场经济面临危机时,救市的通用做法。
但站在我们的角度来看,干预市场反倒不是经济危机时才用的手段,从2008年之后开始,干预市场变得常态化,这也加剧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失衡。
到今天,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每年依然很高,但投资回报率却越来越低,另外基建的大开发也带来了巨额高昂的负债问题等等。
另外,由于产业补贴通常倾向于给到那些优质的大企业,但大企业常常生存能力更强,这也导致更多需要补贴救助的中小企业,举步维艰。
从经济模式来看,土地财政、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和房地产呈现一个紧密的链条,形成了以土地谋发展、以房地产和出口制造业为支柱的模式。
首先,我们的低成本优势在消失,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和东南亚国家相比,劳动力成本大大削弱;其次,我们的土地财政也难以为继,房地产一下行,土地财政就开始承压。
因为这会导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失灵,如果企业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去决定供给,这个时候就有可能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
根据在线投资刊物《格隆汇》的报道,到2025年,我国生产商将能够生产4800千兆瓦时的电池,是电动汽车制造商需求量的4倍。
政府出手救市干预市场,底线和原则应该是在经济面临危机的时候;但如果经常干预市场,那么市场就会形成不断预期,不仅削弱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还会导致出手干预市场的效果越来越低,即边际效益递减。
今年密集出台的刺激经济措施何其多,仅仅是以旧换新就包含了房地产、大型工业、彩电、汽车等品类,但实际取到的效果呢?边际效益递减非常厉害。
房地产也是类似的情况,自5月中旬以来,我国出台了几乎是有史以来刺激力度最强的购房措施,但市场反应如何呢?
更重要的是,一旦出手干预市场,救市用的次数多了,市场就会形成一个预期,期望下次给出的刺激经济措施更强烈,这就倒逼我们加越来越大的杠杆,最终形成的效果和力度,都是会大打折扣的。
今年我们推出了很多刺激经济措施的政策,但效果都不是特别好,工具箱里的工具几乎用完了,但仍没有特别大的起色,最终怎么办?
除非加更大的杠杆,但出来借的总归是要还的,出手干预市场救市,资金是借明天的钱,如果效果不及预期,那么这笔买卖,甚至有可能是亏本的。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在于,我们今天花费很多精力和财力去扶持一些产业,但我们却没有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在今天人们普遍缺乏信心的情况下,叠加社会保障体系薄弱,人们的消费需求只会愈加审慎。
消费不足、出口受到的关税壁垒越来越多,这个时候要想继续出手救市,我们只能拿出力度更大的措施来,但力度更大一定是有上限的,凯恩斯自己也说了,加杠杆刺激经济本身,留下的债务,也只能交给后人去解决。
甘蔗没有两头甜,既要市场又要干预,最终可能只会导致市场失灵和资源错配,并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