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视野】盐湖是如何形成的?有点超纲的褶皱判断方法有新意但太难了你能做对吗?

  新闻资讯     |      2024-05-23 15:47

  【地理视野】盐湖是如何形成的?有点超纲的褶皱判断方法有新意但太难了你能做对吗?盐湖中沉积的盐类矿物约达200种。人类已经从盐湖中大量开采石盐、碱、芒硝和钾、锂、镁、硼、溴、硝石、石膏和医用淤泥等基本化工、农业、轻工、冶金、建筑和医疗等重要原料。

  还有多种价值极高的生物资源(盐卤虫等)和基因资源。盐湖卤水的储热特点,已开始用于“太阳能盐水池”发电。盐湖中提取锂矿,更是当今炽手可热的新能源必备资源。

  其中第一种,是中学地理常常喜欢考察的试题来源。其他两种则相对复杂,偏向文科的学生由于理科知识量不够,不宜理解。

  顾名思义,卤水湖就是一年四季湖盆中都有表面卤水存在,而盐类沉积仅存在于岸边或者是湖底某些部位,且湖水在一年四季有涨有落,但湖中总有自由表面卤水。

  裸露地表的干盐滩由于日晒和强烈蒸发,地下卤水析盐膨胀造成地表龟裂,更由于常年风吹、雨淋、日晒蒸发,形成了巨大的盐壳。察尔汗就是一个巨大的干盐湖。

  是以全年内均无表面卤水为特征的一类盐湖。晶间卤水的水位远比干盐湖的埋藏深度大,并且因卤水很少跟外界交换,水位较为平稳,只有降水下渗或盐类自析才稍为引起水位的微小波动。

  沙下湖另一个直观的特点是在其盐类沉积的顶部往往有或厚或薄的浮土和流沙覆盖,全年均无地表径流的补给。

  气候干旱,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湖水中盐类物质达到饱和或者过饱和状态后,盐类物质被析出来,沉积于湖底和岸边。例如海拔2600~3200米的柴达木盆地,深居内陆,四周为绵延的山脉所屏障,又常年在中纬度西风环流影响之下,水汽的输送量和降水量都很稀少,空气干燥,是一个典型的内陆荒漠盆地。位于盆地东北缘的茶卡盐池,年降水量约210毫米,盆地中心的察尔汗盐湖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

  封闭的地形使流域内的径流向湖泊汇集,湖水不致外泄,盐分通过径流源源不断地从流域内向湖泊输送。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湖水越来越咸,盐分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盐湖。

  浩瀚无垠的海洋,每升水中的平均含盐量为35克。如果海湾因沿岸带沙坝的逐渐发展、扩大而与海洋隔离,成为封闭状态,兼之气候干燥炎热,水体在强烈地蒸发作用下,盐度将不断增高,最后也会形成盐湖,产生各种盐类沉积。这种由海湾演变而成的盐湖,称为海成盐湖。

  在盐湖地区,常常可以看到环湖有一圈圈银白色的盐带,宛若戴在盐湖上的美丽项圈。这种自然现象,是盐类物质自流域向盐湖迁移的一个有力的证据。

  因为溶解于水体中的各种盐类从流域向盐湖的迁移过程中,水分逐渐蒸发,浓度不断增大,一旦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就会产生沉淀作用。但是由于各种盐类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呈现出一定的沉淀顺序,从物质来源的上游到盐湖之间,各种盐类沉积物有明显的环带状分布规律。例如在昆仑山北麓的一些盐湖地区,靠近山区的地段为硼盐带,近湖地段为芒硝带,湖内则沉积有食盐和光卤石。

  中国是世界上盐湖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盐湖大致处于北纬30~50°之间,属于世界著名的亚、非、欧盐湖带的最东缘,称之为中国盐湖带。盐湖比较集中分布在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的山间盆地或高原闭流洼地之中。

  由盐类沉积所形成的巨大盐盖,坚硬异常,顽若岩石。铁路、公路、机场、房屋修建在盐盖上不用担心垮塌,高浓度的盐水甚至可以像水泥一样进行浇灌。

  察尔汗盐湖是我国青海省西部的一个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地跨格尔木市和都兰县,盐湖东西长160多千米,南北宽20~40千米,盐层厚约为2~20米,面积5800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盐湖。

  察尔汗盐湖一切绿色植物均难以生长,但却孕育了晶莹如玉、变化万千的神奇盐花。盐花是盐湖中盐结晶时形成的美丽形状的结晶体称谓。

  茶卡盐湖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南侧的天然结晶盐湖,湖面海拔3100米,长15.8千米,宽9.2千米,呈椭圆形,总面积105平方千米。

  在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中,部分海水积留在低洼地带,形成了许多盐湖和池塘,茶卡盐湖就是其中之一。茶卡盐湖还因盛产大青盐驰名,成为中国首家绿色食用盐生产基地。

  运城盐湖又称谢池,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以南,中条山北麓,是山西省最大的湖泊,总面积132平方千米。该湖系地堑式的构造湖,周围山体因断层作用而抬升,盆地则相对凹陷,在低洼处积水成湖。成湖之初湖泊本为淡水湖星空体育官网,后来在盆地干燥气候的影响下,经过第四纪历史时期的沧桑变迁,而演化成盐湖。

  谢池的盐业生产与气候结合密切。“解池盐产必资南风,南风不时,盐即失利”的科学论断。解池南依中条山,当南来的气流越过中条山后形成了焚风,在下沉过程中有增温减湿的作用,使空气干燥,加速了湖水蒸发和盐类沉积。

  前言:此题来源于江苏省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4月份(2)。此题在学生问答群中被提及,并且解答陷入困境。特此发文,以便更多学生和老师了解。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某区域曾发生过多次地质事件,地层轻微褶皱,断层北侧地块有明显的沉降。图为“某区域地质图”。据此回答问题。

  由题干提及地质事件,即可考察内外力作用;提及褶皱、断层,即可考察向斜、背斜和断层地块的形态、成因、判断方法以及应用。

  图中侵入岩是完整的,玄武岩覆盖在沉积岩之上,证明它们都是较新的岩层。所以只能去比较沉积岩的新老关系。

  首先,题干暗示我们这里有褶皱,图中也能观察出核部两侧的岩层具有对称关系,因此确定有一个向斜或者背斜。(下图)。

  另外,此题有超纲。高中地理知识点是固定的,如果要求创新,或多或少会用大学知识来弥补新意不足(题外话)。

  上图对应的知识点全文为:如果断层横穿或斜穿背斜或向斜,同时在断层两侧核和部宽窄(或相当翼间的距离)发生显著变化,则在背斜中变宽的一盘为上升盘;变窄的一盘为下降盘。在向斜中恰好相反,变窄的一盘为上升盘,变宽的一盘为下降盘。

  所以题目中,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出核部宽的为下降盘,因此此褶皱为向斜,而砾岩离核部砂岩最远,也最老。答案是砾岩B。

  第二题:断层形成于褶皱之后,侵入岩形成于断层之后,玄武岩覆盖(截断)了部分侵入岩,所以火山喷发是最新的地质活动。答案选D。

  第三题:河流主要流经页岩区域,页岩的硬度小于砂岩和砂质页岩,更加容易受到侵蚀,形成河流。答案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