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体育太阳能热利用早期发展历程篇

  新闻资讯     |      2024-03-30 10:46

  星空体育太阳能热利用早期发展历程篇“太阳能热利用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于2015年由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国家光热联盟)发起,旨在表彰那些对我国太阳能热利用的科学技术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从而鼓励更多的太阳能热利用从业者及爱好者积极开拓进取,以他们忘我和刻苦的科学技术创新精神为榜样,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大力推动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光热联盟更是借此奖项向老一辈专家学者致敬,燃情从业者感知精神的力量,从而让社会大众更加了解太阳能热利用的魅力与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国家光热联盟谨以《秉前辈精神基业,励后人风卷创新大潮》为题,分篇记录太阳能热利用早期发展历程、太阳能热利用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评选……

  1973年至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石油价格飞涨,让全世界都感觉到石油等化石能源终有一天会枯竭,必须寻找替代的新能源。根据《风能》杂志刊发的文章“胡成春:愿新能源不断发展”,1974年8月30日是应载入我国太阳能发展史册的一天。这天,病房中的周恩来总理打电话到中央专门技术办公室,询问太阳能应用方面的情况。中央专门技术办公室记录了周总理电话的内容,大意是:“请你们和中国科学院将利用太阳能的问题写一个比较详细的材料,内容包括当前的情况,如卫星上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报上已公布的太阳灶等研究和使用成果,前途展望,我们在这方面有什么打算和安排等,搞细一点。请你们报告陶鲁笳同志(时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政委)并通知有关单位共同搞。”

  按照周总理的指示,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在1975年成立了全国太阳能协调组,将许多相关部门组织起来,一起规划如何搞太阳能。协调组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学院科技办公室(下文简称科技办),由该室副主任汪泽同志负责协调组的工作。当时国家科委、科协、科学院“三科合并”在一个单位。太阳能协调组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力量进行调研,从有关部门借人,其中有在苏联专门学过太阳能的龚堡同志等。科技办将掌握的情况向上级反映,并积极筹备1975年在河南安阳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太阳能利用经验交流会。在会上,讨论形成了《全国太阳能科技发展十年规划(1975–1985年)》。该规划直接上报国务院,并通过国务院批转全国各地和部门。

  由于受到的影响,《全国太阳能科技发展十年规划(1975-1985年)》没有得到立即实施。据胡成春先生回忆,虽然暂时搁浅,但好在搞新能源的事情是周总理亲自批示的,因此全国太阳能协调组并没有撤。新能源工作在艰难中起步,仍坚持以“十年规划”为突破口,通过向国家计委申请发展资金,终于获得了第一笔启动资金。“全国第一次太阳能利用工作经验交流大会”之后,一些有远见的科技人员,纷纷投身太阳能事业,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纷纷设立太阳能课题组和研究室,有的地方开始筹建太阳能研究所,积极研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干燥器、太阳能制冰机、太阳能蒸馏器、太阳灶等技术和产品,并进行推广;并创建《太阳能》、《太阳能学报》等期刊,建立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宣传太阳能热利用……

  1979年2月上旬,应联合国邀请,国家科委派清华大学王补宣教授(被国家光热联盟授予“中国太阳能科学与技术终身成就奖”,2019年8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和胡成春(时为中国科技情报所原研究员)等人赴日本东京出席国际太阳能会议,可算是我国新能源第一团。会上,我国与国际太阳能学会建立了联系,并了解到1979年5月将在美国亚特兰大召开国际太阳能年会。

  1979年5月,我国的科技代表团到访美国,参观了美国的新能源科研机构和产业,并在亚特兰大出席了国际太阳能年会。这次访问美国,为筹建中国太阳能学会和加入国际太阳能学会奠定了基础。

  1979年8月,北京市计委、市革委会财贸办公室、市科委共同决定成立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简称北太所),同年10月建所,龚堡担任所长。

  1979年9月,中国太阳能学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的前身)在西安成立,王补宣院士担任第一届理事长;同期召开了全国第二次太阳能利用经验交流会。

  1984年3月,《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扎实地开展绿化祖国运动的指示》提出,解决缺柴地区农民和部分城镇居民的燃料问题,对于保护好林草植被至关重要。某些以木材为能源的企业,生产规模必须严加控制。要大力开发小水电、沼气、太阳能、风能,推广以煤代木及节柴灶等,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六五期间”(1981-1985年),我国农村太阳灶由1979年的2000台发展到1985年的1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发展到50万平方米,太阳房发展到8万平方米;太阳能干燥器发展到53处,4000多平方米。

  1986年5月,国家标准 GB6424-86《平板型太阳集热器产品技术条件》发布(1987 年 4 月实施,后被GB/T 6424-1997代替)。该项国家标准作为全国平板型太阳集热器生产企业和经营管理部门控制产品质量并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对推动我国太阳热水器行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86年9月,农牧渔业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农村太阳灶评选交流会。在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和北太所的组织下,全国各地617个单位的250多名代表参加了评选交流会。参加送评共有129台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和29台太阳灶。这项活动对我国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灶的技术进步、产业建设以及推广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1987年5月,我国从加拿大引进的铜铝复合太阳能吸热板生产线在北太所开工,使我国平板集热器技术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1992年8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按照联合国环发大会精神,我国根据具体国情提出了《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明确要“要逐步改变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推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1994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进一步强调了“可持续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明确了太阳能重点发展项目。

  1995年1月,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1995-2010),指出:要扩大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把推广应用节能型太阳能建筑、太阳能热水器和光伏发电系统作为重点来抓。发挥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作用。这些文件的制定和实施,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太阳能技术和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6年,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年销售额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2亿元,1997年达到16亿元。

  1997年11月,国家标准 GB/T17049-1997《全玻璃线 月实施,现行标准号GB/T 17049-2005)。该标准对保证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的产品质量,促进太阳热水器产业的健康发展,与国际市场接轨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3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总产值达120亿元,太阳能集热器运行面积5000万平方米,为国家节约上千万吨煤,减排约2000万吨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及粉煤。

  200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公布,2006年1月1日起施行。为包括太阳能热利用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2012 年,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生产量和保有量分别达到6390万平方米和 25770万平方米星空体育全站app,约占世界总量的80%和60%。

  在太阳能热利用发展的起步阶段,我国随之涌现出了一大批投身于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的开拓者,他们是这个行业的领路人……